查看原文
其他

学党史,忆初心|党史征文第一期——陕西党史

砥砺前行的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23-09-06

地方党史展初心,汲取力量勇前行。陕西作为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和中国革命发展历史上留下光辉篇章的省份之一,各地红色精神仍然照耀着后人。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打响西北地区武装革命第一枪的清涧……每一处革命圣地都有着烈焰般的历史记忆,在同学们心中埋下了一粒粒红色的种子。一次次伟大的革命行动、一个个伟大的革命先辈,开辟了一条通往光明的伟大航线。历史文化学院的同学们通过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寻访故乡的红色记忆,带大家一起去感受地方党史里耀眼夺目的红色星火。




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

陕南英雄巩德芳

2018级公师二班 张雨飞

我的家乡在陕西南部的商洛。商洛是革命老区,从1927年最早的中共商县特别支部和中共龙驹寨特别支部建立,到1949年全国解放的23年中,商洛市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参军参战,以陈征、巩德芳、王柏栋为代表的3000多名商洛优秀儿女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商洛可以红起来,与这些烈士同志的努力息息相关。
巩德芳一生对党和人民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主要领导陕南游击队进行斗争,人民群众这样描述巩德芳的队伍:“巩德芳,是英雄,带的天下头等兵。白昼过村不出队,晚上进庄不出声。不拿群众一条线,买咱东西讲公平。这样的队伍大发展,不愁陕南不变红。”抗日战争时期,他在秦岭山区的商洛插起了抗日武装的战旗;1942年边区进行大生产和整风运动时,他创办“德记骡马店”,领导陕南革命者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商洛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而他最大的贡献,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做出的。
1946年6月,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快一年了,但在此时,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大举围攻以鄂豫边宣化店地区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挑起了全面内战。从1946年6月开始,国民党先后出动230余万人,在海、空军支援下,先后对中共根据地发动全面进攻,声称3到6个月内消灭中共武装,解决中共问题。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军队奋起抵抗。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中原解放区的李先念、王树声、王震等率部分南北两路突围。巩德芳的任务,就是接应由李先念率领的中原突围军。
国民党反动派宣战初期,中共与国民党军事实力相差较大,中原解放区的突围也是困难重重。由李先念、郑位三带领的北路约15000人,在离开宣化店以后,一直在和围追堵截的胡宗南部队周旋。部队在突围途中,也面临着与红军长征一样的问题,士兵们的温饱得不到保障,病痛如影随形。李先念进入陕南后,由于连续转战,过度劳累,以致胃病复发,身体虚弱。1946年8月,中原突围部队与巩德芳率领的陕南游击队胜利会师。巩德芳带给中原突围部队的见面礼是土豆粉、两只大母鸡和一些鸡蛋,虽然不是多么贵重的东西,但其中包含的心意却极为珍贵。李先念是中央委员、中原军区司令员,是中原突围的主要指挥者,他的安危是关系着中原突围能否最终胜利的大事。中原突围部队在商洛创建根据地期间,为了让李先念等人的病情早日康复,巩德芳亲自安排游击队掩护,护送李先念往返丹江南北。李先念养病期间,辗转住过的地方不下十几处,这些都是由巩德芳安排的,如果巩德芳率领的陕南游击队没有牢固的群众基础,这样的安排是很难实现的。9月25日,经中央批准,李先念在原陕西省工委书记、时任鄂豫陕边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汪锋和巩德芳的护送下离开商洛,后安全回到延安。
中原突围部队与陕南游击队的交际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危险还没有结束。大部队走后,敌人对根据地展开了报复。1947年初,胡宗南带领军队对根据地展开清剿,根据地主力部队北渡黄河,巩德芳等少数游击队员继续在当地进行斗争。面对数量众多的敌人,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巩德芳操劳过度,最终病倒。为不影响整个部队,巩德芳决定分头行动,部队由中队长梁升原带领活动,自己带6名队员隐蔽于条子沟豹子洞养病。由于生活条件极差,也得不到治疗,巩德芳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1947年3月23日,巩德芳同志牺牲,终年38岁。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巩德芳对自己的战友说:“敌人的疯狂是暂时的,革命的胜利一定要到来。商洛一定要红起来。”
巩德芳病逝后,遗体被战友秘密安葬。但后来他的坟墓被敌人找到,敌人残忍地将他的头颅割下,悬挂于商县西城门示众。敌人迁怒巩德芳的家人,他的妻子、父亲、伯父被残忍杀害。巩德芳的堂兄巩德彦、弟弟巩德胜都是投身革命的共产党员,也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1983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著文《纪念巩德芳同志》,深切缅怀陕南游击队领袖巩德芳。李先念在文章中说:“巩德芳同志是陕南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和他相处的时间不长,可是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非常深刻。每当我想起1946年中原突围的艰难岁月,就想到他。他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高尚风格,给了我们转战到陕南的中原军区部队很大的鼓舞和教育,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巩德芳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的勇敢、亲和与认真却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虽然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没能看到革命的胜利,但他的努力汇入万千革命者的努力之中,共同构成了如今无限的和平与安定。
商洛市金凤山腰,烈士陵园郁郁葱葱,其中的一座座石碑,是商洛儿女为党和人民奉献的纪念。



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

清涧起义

2020级世界史班 徐淼

1927年10月12日,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共产党员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率领党在陕北军阀井岳秀驻清涧部队中的一部分军队举行起义,打响西北地区武装革命第一枪。
1925年秋,共产党员谢子长在安定县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干部,吸收积极分子入党,以打击地方反动势力。1926年,谢子长的友人、中共地下党员李象九,先后任安定县警佐和井岳秀部石谦团第三连连长。同年,谢子长率领的安定县保安团改编为石谦团第十二连,谢子长任连长。
1927年春,井岳秀的部队改编为国民军联军第九路,石谦任第六旅旅长,李象九升任营长。在李象九、谢子长等中共党员的影响下,石谦逐渐倾向革命,石谦部队中党、团组织也有了发展。然而正当革命力量在第六旅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井岳秀借口做寿将石谦诱骗到榆林暗杀并企图消灭共产党人李象九、谢子长等领导的一部分革命武装。
1927年秋,中共陕西省委派唐澍和白明善到清涧石谦部队,与李象九、谢子长一起领导部队党的工作,决定以“为石旅长报仇”为口号,举行武装起义。10月11日,部队封锁交通要道,切断清涧与榆林的电话联系;利用当天城内逢集的机会,集中牲口向城外运输装备、物资;查封了清涧县城内几个大商号的银柜,向县长、大绅士“声言借钱,不加伤害”,共筹集辎重200多驮。10月12日清晨,李象九在清涧向部队宣布起义和攻打宜川的命令,部队随即沿清涧河南下。13日在延川城内部队里应外合下,起义部队占领了延川县城。15日下午,清涧起义部队到达宜川城外,与城内起义部队相配合发起进攻。国民党守军代理旅长康子祥见势不妙,带十几个随从仓皇逃跑,其余全部投降。清涧南下部队与宜川城内的第十连、九连、骑兵连等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清涧起义,是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的一次武装暴动,历时3个多月,先后转战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安定、安塞、保安等县,部队曾发展到1000多人。因党处于幼年时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它打响了西北地区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点燃了武装革命的火种,在西北党的历史上谱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

圣地延安宝塔山

2020级中国近现代史 王涛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的经典代表作《回延安》中的一句诗,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歌颂圣地延安时所引用过的最家喻户晓的名言了。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岁月中进行革命斗争与建设的重要根据地,而宝塔山则是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在诸多中共革命标志符号、陕西省标志符号、延安市各重要单位的标志符号中,经常显现宝塔山的图案。提起延安的红色教育基地,宝塔山位列第一也就更加当之无愧了。
宝塔山古称嘉岭山,因山上有塔而得名。其位于城区之东、延河之滨,海拔1135.5米,登顶可鸟瞰整个城区。北宋时期,作为边疆的延安(古称肤施)有军队驻扎,宝塔山便成为将士们防御外敌入侵、维护北部国土安全的根据地。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现留有“嘉岭山”“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范书题刻于山麓。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了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众多知识分子、革命青年伴随革命洪流来到延安,都因宝塔山及宝塔而满腔热血,油然而生无限希望。因此,出于政治宣传及革命斗争的需要,延安宝塔山的形象被塑造成了延安及中共革命的象征符号。随着中共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全局性胜利,延安宝塔山逐渐成为革命史的重要内容而被珍藏,甚至还成为延安时期的知识分子、党的领导集体、知识青年等几代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
伴随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的到来,一个特殊而伟大的、政治与历史意义并重的事件被塑造出世纪性的纪念价值。法国学者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政治性的、意识形态性的。”作为圣地延安的象征,宝塔山也带有多重意义与深刻内涵。第一,宝塔山是中古时期北部边防重镇的象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我们应该重视对边疆安全问题的回顾与反思。宝塔山及山上的宝塔、摘星楼、烽火台等历史文化遗址,可作为管窥中古时期封建王朝的治边方略与戍边政策的实物文献。第二,宝塔山是延安时期中共核心政权的象征。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共中央在陕北地区看到了一缕革命的曙光,并在这里进行陕甘边及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从此,“红星照耀中国”,中共在全国各地的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中共领导也逐渐壮大,甚至获得了直济沧海之势。第三,宝塔山是全国人民红色记忆的象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仍旧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仍旧需要戒骄戒躁、有所作为。回顾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我们都需要提到延安,提到这一革命的摇篮。当我们身赴延安温故知新时,宝塔山也许会成为我们抬头遥望时想要看到的心灵寄托,成为全国各地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的首选之地,成为红色延安记忆的一个凝缩。


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

王泰吉、王泰成的光荣事迹

2020级考古文博班  梁皓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历经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期间,我党无数的早期革命烈士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王泰吉、王泰成兄弟二人便在其中。牺牲时,两人分别年仅28、23岁。


一、王泰吉的故事

青年时代的王泰吉


童年时代

1906年,王泰吉出生于陕西省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北田镇尖角村,这里是北田镇的中心地带,十分繁华。王泰吉自幼随父亲读书,在那时王泰吉就显示出了对军事的兴趣。课余生活最能吸引他的事便是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也常常和小伙伴一起模仿书中的情节,以树枝树杈作为武器,进行劫富济贫的游戏,因其机智多谋,常被推为“将军”。


热血青年


1919年5月4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场运动的爆发让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开始思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王泰吉也不例外。1924年春,共产党员魏野畴被调至他所就读的省立三中,王泰吉更是求贤若渴,决计献身革命。是年,他决定报考黄埔军校。在进入黄埔军校前夕,他写下这样的诗:


七尺男儿汉,

立足天地间。

满目不平事,

倒覆待何年。


王泰吉在黄埔军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派往河南开封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担任学兵营排长,1926年又被调往陕西,任甄寿珊部任教导营学兵队队长。


峥嵘岁月


1927年,蒋、汪集团先后叛变革命。次年,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王泰吉于陕西省麟游县发动起义,经过激烈的战斗,起义最终失败了。但王泰吉并没有气馁。同年五月,王泰吉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渭华大起义。

渭华大起义纪念馆

渭华起义失败后,王泰吉被迫逃亡河南南召县,以打长工为生。接连的失败并没有让王泰吉意志消沉,他写下这样一首诗勉励自己:


展背壮语几经年,

毛羽萎败空蹁跹。

榷折零落何足恨,

壮志不可任流连。


王泰吉在河南期间不幸被捕,被押往南京。在狱中,王泰吉坚贞不屈,敌人始终拿不到口实。后经中国共产党人营救,在杨虎城出面担保后,王泰吉被保释,后被杨虎城任命为第十七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在国民党“围剿”共产党时,王泰吉对“围剿”的命令消极应付,给了我党极大的帮助。


耀县起义

1933年7月21日,经过一个多月周密部署,王泰吉在耀县(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发布起义的命令。刹时,一阵响亮而清脆的军号声在耀县上空响起,近2000名高举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战旗的骑兵团一起行动,很快便占领了耀县县城。起义军在群众大会上宣讲了《起义通电》及《告民众书》,人民群众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耀县起义成功后,王泰吉正式同组织恢复关系,在照金革命根据地,王泰吉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陕甘边临时总指挥部总指挥。在此之后,又先后接连攻下旬邑县、合水县。1933年10月下旬,游击队进攻庆阳毛家沟时,遭遇敌军偷袭。王泰吉临危不乱,与敌人激战,最终歼敌200余人,缴枪数百支。这次战斗中,王泰吉表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壮烈牺牲


为了壮大革命力量,经红42师党委同意后,王泰吉同警卫员携带枪支、现金等,准备前往豫陕边区,争取刘桂堂遂率领的“山东人民军”,途中经淳化县时,投宿昔日旧友马云从,不料被此人出卖,王泰吉随即被捕入狱。
在狱中时,王泰吉父母心急如焚,多方营救无果,地下党组织及进步军官亦曾努力营救,但都失败了。
1934年3月3日,王泰吉同志壮烈牺牲,年仅28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了这样的绝命诗:


崤崡战鼓山河动,

萧关频翻宇宙红。

系念胞泽千里外,

梦魂应知寄愁容。


二、王泰诚烈士的故事


王泰诚是王泰吉的胞弟,字笃僧,1911年(一说1912)生于临潼北田镇。少年时的王泰诚同其兄王泰吉一样,十分热爱读书。他一面读书,一面务农,十分关心国家大事。新文化运动时期,他常向乡亲们宣传破除迷信,并劝姨姨们不要缠小脚。

1925年,外地闹共产党的消息传到了这个关中小镇。有一天,他偷偷拿家里的棉花和馒头,独自一人去找共产党,因年龄小又无人引路,苦苦寻找一月后干粮耗尽,只得一路乞讨回家。后找到其胞兄王泰吉,王泰吉见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坚定,便接受了他的心愿。不久经王泰吉介绍,王泰诚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王泰诚随兄参加麟游起义,失败后暂回家乡躲避。1931年,王泰诚被时任第十七路军骑兵团团长的王泰吉叫回部队,后考入国民党中央军官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在其父王新斋的安排下,被派往安康绥靖司令部,不久任特务连排长。


1934年1月,王泰诚决定在安康起义。2月22日晚9时,起义爆发。经激烈战斗,次日下午起义部队离开安康,向川陕边境进发,在紫阳县毛坝关附近部队遇敌突袭,王泰诚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3岁。


 三、后世纪念


1951年,政府在西安市革命公园内建立了王泰吉、王泰诚烈士纪念碑亭,亭子十分精致。又在其附近建设“陕西早期革命烈士纪念亭”,供后人纪念。

王泰吉、王泰诚烈士纪念亭

纪念亭中的纪念碑

陕西早期革命烈士纪念亭


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向革命先辈们致以崇高敬意。那些凝缩着红色记忆的革命圣地,现在仍是我们纪念伟大革命、接受红色教育的净土。

从1921年到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新时代青年肩负着重大使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新一代青年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司马君在此倡议大家读史以明志,从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汲取力量,坚定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创造出更辉煌的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

跟党说说心里话|祝福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第一辑)

跟党说说心里话|祝福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第二辑)

建党百年|建党百年展芳华,初心未改再出发

建党百年|百秩党旗红,笑唱南湖风——建党百年献礼片目大赏

建党百年|热血赴家国,青年正风华——致敬百年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前辈



文字来源/张雨飞、徐淼、王涛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封绍柱

审核/李晓曼、贾书杰

指导老师/马瑶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